对联故事:广东郁南县的一些诗词对联行家和爱好者,成立了“连滩诗联社”,社员们定期活动,都觉得既有意义又有意思。一次,诗联社的人还没到齐,人们在闲谈。有人说起清朝的一个绝对——清末光绪年间,江西南昌发生教民反抗主教的事件,知县江某坚持正义,不幸被帝国主义的传教士杀害。这件事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爱国青年义愤填膺,纷纷为江知县举行追悼会。北京陶然亭(又名江亭)是文人经常聚会的地方,北京一位叫江亢虑的人,也牵头为江知县开了个小型追悼会。因为事情多有巧合,有人就写了一个上联:
江氏到江亭,追悼江西江县令
连用四个“江”字,文通义顺。但下联没有,不但他本人没对上,而且登报悬赏,也没收到最佳对句,成了历史上一副绝对。你能对出下联吗?
12月底,关于某市四个区吸引游客人次多少的排名,各种旅游局长作了如下预测
1临东区局长: 如果临西区第三,那么江北区第四
2临西区局长: 只有临西区不是第一,江南区才第二
3江南区局长: 江南区不是第二
4江北区局长: 江北区第四
只有一位局长的预测符合事实
请排序。
PS:这是MBA的逻辑题,答案我也能做出来,但是试卷后面分析的过程我不能理解。答案里面写,如果4是正确的,那能推出1也是正确的。无法理解。。。。
那是1865年盛夏,我跟随一个旅行团在瑞士阿尔卑斯山区从阿尔特多夫到弗吕伦一带踏雪揽胜。途中,我们遇到了一位正在采集雏菊的农村小姑娘。为了逗这个孩子,我教她怎样通过采摘花瓣来预卜她未来的婚姻,她的丈夫将是何许人物: 富人、穷人、叫化子,还是贼骨头?她说,乡下姑娘们早就懂得这种游戏了,但是游戏规则略有不同:这个游戏要由两个人玩,每人轮流自由地摘一片花瓣或者两片相邻的花瓣。游戏按照这种办法继续进行,直到最后的花瓣被一人摘取为止,此人就是获胜者。留下光秃秃的称为"老处女"的基干给对方,后者便是游戏的输家。
使我们大为惊讶的是,年龄不大可能超过10岁的小姑娘格雷岑居然挫败了我们整个旅行团,每场游戏不论谁先摘谁后摘总是她蠃。在返回卢塞恩的路上,我一直吃不透其中的奥妙。 我遭到了整个旅行团的取笑,于是我不得不下定决心去研究这个游戏。
顺便讲一讲,数年以后,我回到阿尔特多夫旧地重游。我希望能看到格雷岑已长成一个有着非凡数学才华的漂亮姑娘,这无疑会增加这个故事的浪漫气息。我也将为此感到无比的快乐。
毫无疑问,我肯定是看到了她的,因为全村妇女都己走出家门,忙于播种秋收作物。她们都长得成熟而丰满,看上去几乎都一样。于是我恍惚看到了以前曾经邂逅的朋友,她正同一头牛一起拉着犁,在她高贵的丈夫指挥之下耕着地。
下面的插图中给出了一朵有着13片花瓣的雏菊,两人可以轮流在花瓣上作一点小小的标记,每次可在一片花瓣或相邻的两片花瓣上做记号。谁最后作记号谁就是赢家,对方只得收下 "老处女"。 我们的趣题爱好者能否说出谁将在这游戏中一定取胜,先走者还是后走者?为了取得胜利他应采取什么样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