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始社會,人們唱歌、跳舞,但是不寫詩,因為那時候沒有文字。同理,史前時代的人也演劇,而且有文字之後多數中國戲劇演員並不識字,戲劇演出主要是以口傳心授的方式傳承與傳播的。然而長時間以來,人們陷入了文字與文獻崇拜的陷阱不能自拔,乃至文獻考據一直成為文學史、戲劇史研究中最受推崇、最有效接近歷史真實的研究方法。如果戲劇史研究領域有「新材料」的話,那一定不僅僅是文獻。這段文字主要強調了:
題目來源:山西省2019年行測第48題
最容易吸引人們快樂的是那些能迅速實現的快感,也就是通過金錢消費能立刻得到的物質層面的滿足。但是,這種對快感的追求,其實很難使我們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滿足感。而這種對消費的追逐卻最能侵佔我們的心靈,讓我們深陷其中並且樂此不疲。其實,更深層次的滿足感源於那些非具象的快樂。例如,經過不懈的努力最後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或者挑戰自己的極限,完成了一個實現突破自我的作品,等等。
以下說法與原文不相符的是:
「唐初,兵之戍邊者,大曰軍,小曰守捉,曰城,曰鎮」,鎮將只掌防戍守御。宋代,諸鎮「置於管下火煙繁盛處,設監官,管火禁或兼酒稅之事」。鎮的功能變化反映了( )
題目來源:2017年高考真題 歷史 (海南卷)第4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