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中國選手在世界性的重大體育比賽中,共奪得103個世界冠軍。創造了57項世界紀錄,為歷史之最;1995年,中國升入大學的高中生只有15%的人體檢合格。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的正確結論是,在1995年,( )
一項研究發現,1970年調查的孩子中有70%曾經有過蟲牙,而在1985年的調查中,僅有50%的孩子曾經有過蟲牙。研究者們得出結論,在1970年至1985年這段時間內,孩子們中的牙病比率降低了。
如果為真,最能削弱研究者們上面得出的結論的一項是( )。
照鏡子
在我們這裡,流傳著一個恐怖的傳說:
說是正常人在晚上的2點22分的時候照鏡子,會看到自己死去時的樣子。
我想試試,但又很害怕,手哆哆嗦嗦地拿起了小鏡子看了過去。
然而什麼都沒有顯示出來。靠近一點看,映出來的只有後面的牆壁。
果然傳說什麼的只是嚇唬人的罷了......白嚇了我一跳!
請問:從題目中無法推出的結論是?
某刑事人類學家在對260名殺人犯的外貌進行了考察后,發現他們具有一些共同的生理特徵,於是得出「殺人犯具有廣顎、顴骨突出、頭髮黑而短特徵」的結論。
以下哪項與上述推理方式相同?
甲乙丙丁四人中只有一人藏有寶物,他們每個人說的話非假即真(不存在悖論),下面是他們說的話。
甲:「藏寶之人未說實話。」
乙:「丙丁之中有一人藏有寶物。」
丙:「我們四人說的話,實話不多於假話。」
丁:「說假話的人都沒有藏寶。」
那麼藏寶之人為誰?他到底說的實話還是假話?
(註解:悖論不同於謬論,謬論是指錯誤的言論,悖論是指表面上同一命題或推理中隱含著兩個對立的結論,而這兩個結論都能自圓其說。也就是說,如果事件A發生,則能推導出非A,非A發生則能推導出A。)
甲:「你認為《末代皇帝》拍得好嗎?」
乙:「我認為不算好。」
甲:「那就是說,你認為壞了」
乙:「不,我並沒有說壞。」
甲:「說不好就是壞」
由上面的對話,我們推不出的結論是:
我的跑步能力從來都不是很強,但自從用了X牌跑步鞋之後,我的跑步成績大幅度提高。現在我能跑得更快更遠了,而且跑完之後肌肉也不那麼酸疼了。《跑步者》雜誌也說,X牌跑步鞋是市場上賣得最好的。因此,所有想提高跑步成績的人都應該買X牌跑步鞋。
從上文中可以引出比「我」所得出的結論更為合理的結論,除了:
有些地理學家認為如果世界上未勘探過的地區的石油與已勘探過地區的石油一樣普遍,那麼我們現在對地下石油儲備的估算,必須要乘以萬倍了。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假定未來的石油消費加速增長,我們至少可以再滿足整個世界5個世紀的石油需求。
為了得出上述結論,作者必須假設下面哪個?
一位水利專家在調查各國水資源利用率時發現:各國的農業水資源利用率與降雨量之間存在明顯的負相關關係,他由此得出結論:乾旱迫使這些國家的政府更加註重節水。
下列最能質疑上述結論的是
自制力不僅關乎自我控制,還包括排除不相關刺激的干擾和堅持完成相關任務(即使是自己不喜歡的任務)的能力。自制力是穩定不變的,還是會被消耗的,學界各派的看法不一。心理學家把實驗對象分為兩組,讓他們同場解決難題。一組解題時只能吃蘿蔔,另一組還可以吃餅乾。結果只吃蘿蔔的這組堅持時間更短,因為他們在抵制餅乾的誘惑的同時,消耗了自制力。他們由此得出結論:人們的自制力是有限的,過度使用會導致自制力下降。上述結論的成立需要補充以下哪項作為前提?
題目來源:山西省2019年行測第104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