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最开始是抽炫赫门,后来抽十渠和白将,然后一直抽蓝利跟大云和黄鹤楼,这半年抽的悦刻...
发表:黎生儿
最后回应:02-14 21:16
|
4
|
《夜路》 在昏暗的路灯下我托着疲惫的身躯向家走去,走了一会我看见朋友小芳静静地站在...
发表:99‰
最后回应:03-18 10:16
|
21
|
元宵节除了煮上一碗香喷喷的汤圆之外,没晚会看、没手机玩的古人们都是如何度过这所谓的...
发表:Cassie_v
最后回应:02-22 16:13
|
10
|
发表:咆哮的小清新¥
最后回应:08-29 20:56
|
32
|
关于魔方,那些人们的误解
43
我刚刚喜欢魔方的时候,家里觉得没什么,只是一个不错的爱好,现在全家都觉得我吸毒。
发表:GINROM
最后回应:06-27 20:57
|
3
|
发表:残灯无焰
最后回应:03-02 07:37
|
2
|
高中没上完被劝退了,今年刚17,能干什么,一会儿想去找工作了,得先办个健康证
发表:黎生儿
最后回应:03-03 08:14
|
15
|
是纯中文企划,目前还不是很火 叫“茶鸣拾贰律” 我觉得是很好看(确信) B站有歌,还在...
发表:橙允
最后回应:07-11 18:30
|
3
|
就想找一个朋友,不论男女,不论老少,就是想找一个能聊天的玛卡巴卡……
发表:宇智波帶土
最后回应:10-02 20:01
|
9
|
家人们,除夕快乐!
15
哈哈,我回来了,一年没见应该都忘了我了吧?啧啧啧,现在想起以前的事啊……我真幼稚,...
发表:宇智波帶土
最后回应:02-03 13:26
|
5
|
家人们帮个忙
1
学校布置的寒假作业,要统计数据写论文,谁有时间帮忙答一下
发表:Genm
最后回应:01-17 08:20
|
14
|
小小牛粪,大大用途.......在印度,人们用牛粪的方式,真的很拼啊!!! ???这是一条有...
发表:温如言---
最后回应:03-28 14:14
|
21
|
据国外媒体报道,金钱并非万能的!最新一项研究表明,人们拥有金钱财富过多,将破坏你的...
发表:独℃殇
最后回应:10-02 11:17
|
14
|
时间:2018/8/15 13:30:00 分享人:你猜 你所不知道的外国人冷知识: 1、茶叶刚到外国...
发表:澜醉笙秋
最后回应:08-16 09:51
|
6
|
据外媒报道,根据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的最新研究,挣钱多的人通常会比挣钱少的人更不愿...
发表:独℃殇
最后回应:07-06 11:28
|
12
|
互联网时代下人们有隐私吗
14
曾经有人说,现在公民大多愿意拿隐私换便利,虽然我并不赞同这句话,但是这也从侧面反应...
发表:GINROM
最后回应:05-02 18:10
|
34
|
发表:温如言---
最后回应:04-21 19:26
|
9
|
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充分地表达出了自己的之情。为什么会这样的呢
发表:阮上亨
最后回应:02-10 07:36
|
15
|
不预设立场,大家一起来讨论~
发表:独℃殇
最后回应:08-25 21:01
|
15
|
比如,有道题是关于“泳池游泳会不会意外怀孕”,很多用户因为一个来历不明的所谓新闻报...
发表:独℃殇
最后回应:08-11 14:23
|
4
|
宗教发展到今天,已经不能用简单的迷信来形容了,每个宗教都有属于它的哲学体系来维持它...
发表:﹎鏦鉨開始↗
最后回应:07-11 06:09
|
1
|
RT
发表:托马斯松
最后回应:05-22 21:00
|
3
|
RT
发表:托马斯松
最后回应:04-14 17:36
|
5
|
自拍在社交媒体上极为流行。根据谷歌数据估计,2014年每天...
发表:117yi
最后回应:03-15 08:44
|
6
|
想象一下,你正在看着公司配备的智能手机,忽然出现了一条...
发表:117yi
最后回应:09-27 08:30
|
52
|
发表:Nightenstar°
最后回应:09-04 19:46
|
77
|
作者:猫爱吃鱼不吃耗子绝大部分人意识不到,头顶的星空,才是生命最终极的意义所在,而...
发表:凉衣。
最后回应:01-27 11:44
|
23
|
确实也不知道从何时开始,网络上兴起使用聊天表情来替代或者辅助文字聊天。刚开始接触那...
发表:Even。
最后回应:02-20 17:42
|
7
|
发表:亨利贞元
最后回应:03-13 09:37
|
4
|
哲学总是各说其是。各有各的学派,各有各的论证。但人们相信一定存在一种全宇宙中所有东...
发表:AlanLee
最后回应:04-29 21:01
|
一个人买了一个鸟笼放在自家客厅里,过一段时间,他一般会丢掉鸟笼或者买只鸟养。因为,即使他本人长期面对空鸟笼不感到别扭,可是来访者却不然,几乎所有客人面对空笼子都会产生好奇和疑惑,主人会为必须反复解释而不胜其烦,最后只好丢掉鸟笼或者真的买只鸟回来。这就是著名的“鸟笼效应”。
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选项是?
A.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所以“鸟笼效应”是必然存在的。
B.挂鸟笼本身不说明什么,但是有了一个鸟笼,主人就有可能买一只鸟与之相配。
C.“鸟笼效应”是指,大多数时候人们都受制于强大的惯性思维,而缺乏逻辑思维。
D.鸟笼里应该有鸟是人们的思维定势,人们见到鸟笼就一定会联想到里面应该有鸟。
睡眠者效应是指人们忘记信息源比忘记信息的内容更快。信息源是低可信性时,往往不能使人们在初始阶段恰当地估计信息的内容,但三个星期后,由于信息源本身的影响消失了,使得人们对信息的评价有可能上升的现象。
以下符合睡眠者效应的是?
阅读危机与障碍在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并且呈现出比较一致的规律。一项关于“阅读危机”的调查报告表明,人们在逐渐远离书籍,而接近电视和电子媒体。还有一项题为“读还是不读”的研究报告指出:人们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了,而青少年是读书最少的人群。和过去的20年相比,家庭用于买书的费用减少了;阅读理解技能正在退化;阅读质量受读者的社会、文化、经济状况的影响越来越大。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选项是?
20世纪50年代初,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宣告:“……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种铮铮鸣响的语言,充满了对人的同情与崇高的信仰。而几乎就是在同时,当人们被战争的阴云所困扰,福克纳大声宣告:“我不想接受人类末日的说法……人是不朽的”“作家的特殊的光荣就是振奋人心,提醒人们记住勇气、荣誉、希望、同情、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这就是人类昔日的荣耀。”人的生存的挫折感是真实的存在。在人遭受苦难陷入迷惘的时刻,看来只有那些具有海明威、福克纳精神力量的作家,会给人们以鼓舞,让人们勇敢地生存下去。
下列关于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①人们听音时,首先是要用耳朵去听而不是用仪器去测量,如何判断,依靠的就 是人们的“音准感”。
②这种音准有着精确的物理意义,音是由物体的震动产生的,每个乐音震动的频率就是它的物理属性。
③另一种音准指的是人们对于音高的一种听力反应,严格来讲应该叫做“音准感”。
④而在音乐中使用的音并不是随意产生的,是人们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挑选出来的。
⑤我们通常所说的音准,一般有两种含义。
⑥一种是音乐中的音高要遵循一定的规律,那就是音高的准确性,即音准。
将上述语句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选项是?
经济学家认为政府对能源利用方面的管制是多余的,市场完全可以自行调节能源的供需矛盾。如果能源真的紧张,那么反映在市场上,能源价格自然会上涨,而能源价格的上涨,一方面因为使用成本提高而使得人们减少对能源的使用,另一方面因为利润增加使得能源供应商增加供给。
以下哪项为真,能有力地对上述论述提出质疑?
A.能源价格上涨后,人们会更多地使用节能产品。
B.由于难以忍受能源价格的上涨造成的生活成本的增加,人们就会抗议政府在能源管理方面无所作为。
C.能源价格降低后会刺激人们使用更多的能源。
D.人们对能源的需求缺乏弹性。
现代社会中,人们是在相对统一的时间里交往活动,这有利于节约社会成本,提高社会效率,推动社会发展。但全社会的“步调一致”容易导致交通的堵塞,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不容忽视。从另一方面来看,人们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求,又对作息时间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但作息时间不统一,也会给人们的交往、社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障碍。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孔子尝曰:“未知生,焉知死?”生与死自孔子时起便是中国人始终关注的问题,并得到各种回答。尤其在汉代,人们以空前的热情讨论这两个问题,不仅是出于学者的学术兴趣,亦出于普通民众生存的需要。然而,正如孔子所说,在中国思想史上,对生的问题的关注似乎远胜于对死的问题的追问。有时候人们确实觉得后者更重要,但这并非由于死本身,而是因为人们最终分析认为,死是生的延续。
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毫无疑问,睡眠对于每个人都必不可少,但在一些________情况下,我们需要抛开生物节律的________,长时间保持清醒状态。头悬梁、锥刺股固然可行,但过于________,这时人们就不得不借助一些促清醒的药物。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稀缺效应,是指人们因物以稀为贵,而引起的购买行为变化的现象,即当某件事物变得稀缺或者难以得到时,人们会认为此物更有价值,也更想得到。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没有体现稀缺效应的一项是?
①当然,据荷兰伊拉斯谟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的调查,
②新兴国家如中国,人们的幸福感反而要高于日、韩,更高于美国。
③因为后者还包含生态休闲、社会福利与公平正义等一系列指标。
④英国新经济基金会对世界178个国家的调查表明:
⑤全球范围内的人们开始体认到这样一个事实,经济的增长并不等同于发展。
⑥自1995年的短暂上升后,中国人的幸福感也开始下滑。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在群里聊过天儿的都知道,其体验与线下完全不同。拿过节来说,大家在网上也拜年,发祝福,发表情——都是复制粘贴来的。热闹是热闹了,但是无法取代走出家门去亲戚邻里相互拜年的感觉。网上的热闹,像是浮光掠影的一层表皮,热闹完了什么也没有。人们还是需要实实在在的呼吸相闻。不然,新年夜里,何至于会有那么多人去外滩?人际关系如果只靠网络符号维持,就像喝海水止渴。无论看多少分享,跟多少人在群里插科打诨,人们心里还是会缺一块。
根据文意,人们心里缺的那一块是?
对下面一段话所用修辞手法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阳春白雪”的传统文化,都是种仰望的姿态,认为________,于是常常过而不入。从这个意义上说,搞好文创,首先需要激发起人们对文化的浓厚兴趣,然后同样重要的,是想方设法保留住它。如此,人们才会在文化探索的旅程中________,走得更深、更远。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其实,忽视“地中海式”饮食后的地中海地区和我国生活水平提高后的饮食变化是大致相同的,即多油、多盐、多糖,因为它们能最完美地赋予食物色香味形,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能让人们尽享味蕾的愉悦。但这种享受也不可避免地给身心健康带来伤害。当我们欣喜于GDP的增长时,我们却漠视了另一个“增长”:我们用了10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人30年的体重增长;我们用了5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国家近200年才完成的疾病谱转变,即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取代传染性疾病成为主要死亡原因。
下列选项中,对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千百年来,乡村承担着对村民行为的引导、规训与教育功能,让人们________、明辨是非善恶。农事活动、节日庆典、民俗习惯、村规民约等,都是维系村落价值取向和有序运行的重要________,它们以________的形式不断强化人们的行为规范,并使之内化为人们的道德准则。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消费正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多诉求,对文艺作品的质量、品位、风格有了更高要求。人们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文艺工作者理应紧跟时代潮流、把握人们的需求,为人们书写、抒情、抒怀,创作出更多人们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这也是时代的呼唤、人们的期盼,更是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在中国,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重要节日,这是因为人们在农耕文化发展过程中,认识到季节的重要性,故很早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习俗。古人发现“月到中秋分外明”,所以在公元1世纪后又从祭月、拜月发展到赏月,但未固定在哪一天。8世纪后中秋节成型,八月十五在秋季正中,此时正是桂花飘香之际,人们面对人间桂联想到月中桂,于是在赏月、拜月之外又添了赏桂的习俗。最迟在9世纪,吃月饼的中秋习俗已经出现。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染色食品曝光后,许多人表示无法理解:食品色素仅仅是改变颜色,只有“悦目”的作用,为什么一定要染色呢?事实并非如此。食物的颜色会改变人们对食物的味觉体验,进而影响对食物的选择。现代食品技术中有一个领域,就是专门研究食物的各种性质如何影响人们对食物的感受的。成分和加工过程完全相同的食物,仅仅是所采用的颜色不同,就会导致人们对它们的评价显著不同,还会影响人们对食物的选择。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在人类曲折的历史上,微生物曾引发过大量死亡的流行性疾病,如黑死病、流感、疟疾等。虽然很多微生物是人类的致病原,但我们也应看到,它们也可产生像青霉素这样的抗生素。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知识的更新,人们逐步利用微生物来生产疫 苗、抗生素等,帮助人们战胜传染病。
作者接下来最可能谈论的是?
我们现在认为,严格意义上的地图应该仅仅是对某一片特定区域的______记录,它必须严谨如卫星所拍摄到的照片一样。而过去,地图被认为是一种复杂的手工绘制作品,且有着各种不同的主观色彩,因为对于同一个地方而言,不同的地图表现出来的内容会______。如今,人们加诸地图的主观性正在逐渐消失,人类随之失去的,也是地图蕴含着的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信息。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当慈善遇到网络,人们有了更便捷的行善渠道,也面临着新事物带来的挑战。去年年底,刷爆微信朋友圈的“罗尔事件”,给快速成长的网络慈善带来一丝阴霾。网络个人求助被滥用,损害了人们的互信关系,一旦存在欺诈行为,更是对爱心的一种玷污,进而动摇爱心人士参与慈善事业的信心。网络慈善应如何成为人们行善的好出口?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摸手机,吃饭先拿起手机拍照传微博,一桌人都对着手机,有一句没一句地聊天,半夜都要从枕头底下掏出手机来看看新闻……智能手机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对个人生活和社会交往产生不良影响。针对人们日渐依赖智能手机的现象,专家呼吁要“数字节食”——人们应该合理使用智能手机,而不是被手机掌控,全民都需要认识到手机上瘾的危害。
根据这段文字,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
当喝酒的“老习惯”与驾车的“新方式”遭遇的时候,有的人想“鱼与熊掌兼得”,既喝酒又驾车。因此,如果不从社会传统和社会心理的角度,对刚刚走进汽车社会的人们进行引导教育,而只靠疾风暴雨的执法运动,很难根治酒后驾车的顽疾。当然,我们也看到,随着社会舆论的深入讨论和专项行动的持续展开,“喝酒不驾车,驾车不喝酒”的基本理念正在逐步深入人们的生活。
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在大数据时代之前,人们做出决策和构建制度,大多建立在匮乏的数据基础上。简单地说,在过去网络还不甚普及的时候,人们在做出一些决策行为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凭借个人经验和直觉。而现在,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得出的结果将更加现实和准确。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过去,我们手头上仅有的一些数据都是相对准确的,有参考价值的。而大数据由于信息量更多更大,信息品质参差不齐,并非所有数据都有参考价值,相对过去来说,这些数据更加杂乱。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随着国民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科学知识的渴求日益增加,但目前市面上的科普读物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许多科普读物从写作的手法到营销推广的方式,都难以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缺少了解科学的渠道,科学之于民众便产生了一种神秘感,这种神秘感让人们对科学产生一种盲目的崇拜。盲目崇拜往往被伪科学利用,以致一些谣言打着科学的旗号,大行其道。前几年关于“世界末日”的传说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的是以下的哪一项?
古今节日都注意节日在一年中的适度分布,如一、三、五、七、九月的节日排列,以适应个人与社会的需要,但节期选择的观念古今有着根本的区别。古代社会以农耕为主,人们靠天吃饭,人们注意自然时序与人文节序的对应,节日是人们划分时间段落的特定标志,人们依据它安排自己的生产与生活。现代节日以现代社会文化体系为基础,在节期选择上已很少或不再考虑自然物候变化,是一种纯粹的社会选择。现在,即使是传统节日,人们也只是继承了它的形式以及它与当代社会能够适应的内容。
对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