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德国法西斯占领下,巴黎的“巴黎晚报”上刊载了一首无名氏用德文写的诗,表面看来是献给元首希特勒的:
让我们敬爱的元首希特勒
永恒英吉利是不配生存
让我们诅咒那海外民族
世上的纳粹惟一将永生
我们要支持德国的元首
海上的儿郎将断送远征
唯我们应得公正的责罚
胜利的荣光惟军队有份
难道这位法国无名作者真的这么厚颜无耻?不,巴黎人懂得这诗怎么读,他们边读边发出会心的笑声。不久,纳粹下令搜捕这位勇敢机智的无名诗人。你知道这首诗该怎么读吗?
【名人】
一九四五年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中共代表与国民党谈判,在重庆中苏友协举办的晚会射虎活动中,有个谜面是“日本投降的原因”。谜底打我国历史上一位名人。国民党的一个御用文人抢先说:“屈原”,意思是屈服于原子弹。不料他话音刚落,一位新华社记者又给出了另一个答案,致使全场叹服。
请你猜一猜,这另一个答案是什么呢?
【古代 名人】
杨慎是明朝正德年间的状元,他才思敏捷,除精通四书五经外,对俚曲谜语也很有研究,而妻子黄娥也是一位知书达礼,能诗善曲的女文学家。
杨慎在仕途上很不顺意,正德皇帝死后,嘉靖皇帝即位,杨慎被贬谪至云南永昌。当时,朝廷腐败,奸臣当道,常以文字兴狱。
杨慎一去多年,黄娥日夜思念远在边关的丈夫,想捎信问候,然而又怕遭来横祸。只得托人捎给丈夫一方白丝绢,将万语千言寄托在上。
杨慎接到妻子托人捎来的白丝绢,心中感慨万分。可是,打开一看,一个字影儿也没有,他翻来覆去地看了许久,终于猜出妻子的无限情意。妻子黄娥制作的这则空白谜面,杨慎用一首诗写出了谜底。
杨慎在《素帕》一诗中写道:
不写情词不写诗,
一方素帕寄相思,
郎君着意翻复看,
横也丝来竖也丝。
你能猜出是什么意思吗?
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圣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请文朋诗友,他总是不请自来。 一天,江西才子黄庭坚专程来到杭州拜望自己的老师。苏东坡见到了门生,十分高兴,邀他同游西湖,船上备了许多酒菜,还带了梨园弟子和琴师鼓手。游船离岸, 苏学士捋须笑 曰:“佛印每次聚会都要赶来白吃一顿,今天他捞不到半点油水了吧,哈哈!”谁知话音刚落,躲在船仓底下的佛印双手一推,爬了出来,嬉笑曰:“我这不帮你陪 客来了?”苏东坡师徒二人面面相觑,不禁笑了起来。三人在画航中喝了一会儿,开始点戏。 生性诙谐的苏东坡捋须一笑:“我先来点!”于是取来文房四宝写了一个“刽”字。黄庭坚接过老师的笔写了“乔木”二字。佛印放下筷子,又点了一折,但也未直言,只写了“满江红”三字。 你知道三人各点的是什么戏吗?
有位厨师精通诗词,他做的每道菜,都能对出一句优美的诗句来。一位秀才故意出个难题,给厨师两只鸡蛋,要他办成一桌酒席,并且每道菜要表示一句古诗。厨师 欣然接受,做了四道菜。第一道菜是两个炖蛋黄,几根青菜丝;第二道菜,把熟蛋白切成小块,排成一个队形,下面铺了一张青菜叶子;第三道菜,清炒蛋白一撮; 第四道菜,一碗清汤,上面浮着四只蛋壳。秀才见了,深表佩服。 你知道这四道菜代表了哪四句诗?
奸臣严嵩连夜写秦疏,编造罗洪先的罪名,准备早朝是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坏话,治他的罪。罗洪先是严嵩的亲家,这时还蒙在鼓里。
但是,严嵩的秘密被她的女儿发现了,爹爹这次要整倒的正是他的公公,这怎能不让她着急呢?可是严府家法森严,即使做女儿的也不能随便行动,更不要说去通风报信了。
情急生智,她让丫鬟给公公送一杯茶,再三嘱咐说:“务必请我公公体会这茶的意思。”罗洪先这时还没有睡,他见儿媳妇派丫鬟送茶,心里已是疑惑,半夜三更的还送茶水干什么呢?打开茶碗一看,只见水面上浮着两颗红枣和一撮茴香,更是犯疑。这个罗洪先亦是个官场人物,不过为人正直。他喝过各种各样的茶,唯独没有见过枣子、茴香茶,而且儿媳带来带来的言语要好好体会茶中之味,这倒引起了他的警惕。联想到今晚严嵩举行的宴会上,一些奉承拍马的人都在一个劲的颂扬严嵩用巨鱼骨头当栋梁新造的客厅,自己听不进去,力排众议,当着众人的面批评客厅造的过于豪华和浪费,严嵩当场就沉下脸来。也许,这个心地狭窄、报复成性的家伙,正在打自己注意吧。他想到这里,再看看茶杯中那两颗血红的枣子和一撮茴香,顿时悟出他的含义来:莫不是儿媳已经得到信息暗示我罗洪先?于是他不觉惊出一身冷汗来,再也不敢上床入睡。第二天拂晓,他就骑着快马急奔故乡。严嵩看见亲家已走,在皇帝面前的事只好作罢。从此以后这两位亲家再也没有往来。
你知道这茶水有什么暗示吗?
从前,有个男人在外面喝醉了酒,摇摇晃晃地回家去。他颠至一座庵堂前,跌倒于地,昏睡不醒。此时年轻尼姑化缘回庵,见醉汉瘫卧如泥,便将他扶起,背进了庵堂。这事象长了翅膀,很快地远村近户风传开来。一些人骂那尼姑“淫妇”,要绑她沉塘,以正乡风。一位布衣老儒听了,连连摇头说:“冤哉,冤哉,错怪人了。” 众乡民迷惑不解地问:“那尼姑与醉汉是什么关系呢?” 老人笑曰:“诸位莫急,待老朽吟诗两句,大家就一清二楚了。”说罢,他摇头罢脑,哦诗两句,“醉汉妻弟尼姑舅,尼姑舅姐醉汉妻。” 通过这个谜语,你知道醉汉与尼姑是什么关系?
从前,有一户姓鲁的人家,给儿子娶了个媳妇,全村人都夸媳妇长得漂亮。儿子听了很是得意。公公婆婆说:“模样长得好,不一定就聪明;要真聪明伶俐,那才好呢!”他们决定考考儿媳妇。 一天做早饭时,婆婆对儿媳妇说:“你去拿四样东西来!”儿媳妇问:“哪四样?”婆婆说:“四两‘沉’,四两‘漂’,四两‘张着嘴’,四两‘弯着腰’。”儿 媳妇一听,二话不说,转身就去拿来了。 婆婆一看,眉开眼笑;公公一瞧,连声地夸奖:“聪明,的确是聪明啊!” 请你猜一猜,婆婆叫儿媳妇拿的是四样什么东西?
从前有一个皮匠,很勤俭,积了一点钱,居然造起一所房子来。在这新屋将要落成的时候,他请一位读书人替这所新屋题一个堂名,这位先生想了一想,替他题了“甲乙堂”3个字。皮匠没有读过书,不晓得这三个字是什么意思,他兴冲冲地去做了一块匾,把它高高地悬在厅堂的正中。新屋落成,照例有一番热闹,这一天,亲戚朋友,济济一堂,大家看了这块匾,都莫名其妙,打听起来,知道是那位读书人题的,宾客中有和他相识的,便去请教他题“甲乙堂”的意思。你知道这“甲乙堂”三个字是什么意思吗?
谜语故事一则:
古代,北方匈奴常常举兵侵犯中原,妄图吞并中原来扩张自己的版图。
一年,匈奴又要进攻中原。匈奴首领首先派人送来一张“战表”。皇上展开一看,“战表”上只写有“天心取米”四个大字,苦想半天,怎么也不解其意。无奈,皇上只得张榜招贤。
可是,满朝的文武大臣竟没有一人能破解,皇上又令人将告示贴在城门口。这时,京城有位名叫何瑭的小官看完告示后说,他愿为皇上献上退兵之计,皇上连忙宣何瑭上殿。
何瑭在殿上指着“天心取米”四个大字对皇上说:“天者,指吾国也;心者,指中原也;米者;指皇上也。不得了! 这‘天心取米’就是要夺我江山,擒拿皇上。”皇上急忙问:“那怎么办呢?”何瑭说:“皇上别急,我自有退兵之计。”说着,何塘在四个字上各添上一笔,变成四个字,将原信又送回匈奴。
匈奴首领原以为中原不敢应战,拆开信一看竟吓得浑身发抖,也不敢轻易出兵了。
你能猜出改成了四个什么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