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四年一届的世界哲学大会在希腊雅典举行。H大学的张教授,马教授和李教授中至少一人参加了这届国际哲学盛会,已知:
I.只有向大会组委会提交一篇英文论文并经评审通过的报名者,才能获得组委会发出的会议邀请函。
II.由于张教授和马教授是同一研究室的同事而且经常合作进行研究,如果张教授前往雅典参加这次大会,那么马教授也肯定会一同参加。
III.李教授在受聘H大学之前曾留学德国,他向大会组委会提交了一篇用德语撰写的有关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学术论文。
根据以上情况,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学术界有学术界的尊严,不能说你在一个领域干得好,就借此进入其他领域。每个学科每个领域都有它的积累、尊严和门槛儿,明星随便跨越这个门槛儿就是一种特权,是对公平的一种践踏。另外,高校对教授的聘用和职称的评定,有着严格、规范的程序,聘请明星任教授如果不能按照程序进行,对其他教授来说就是不公平,损害了程序的公平和正义。
这段话的主要论点是?
设想用以下的方式来教授孩子关于花的结构:在黑板上画一株植物,标明其各个部分:雄蕊,雌蕊,茎柄等,解释每个名词术语。让孩子们都写在本子上,直到把他们都记住后,孩子们才能观察和接触真正的植物。没有人会容忍这种愚蠢的教授生物学的方法。但是几百年来,学习外语运用的恰恰是这种方法——至今,这种方法还未结束呢!
从上文看,作者认为不恰当的外语学习方法是?
人才柔性引进:指适应人才社会化要求,打破国籍、户籍、身份、人事关系等刚性制约,在不改变和影响人才与所属单位人事关系的前提下所采取的人才引进方式。
下列属于人才柔性引进的选项是?
A.某高校为进一步提高建设水平和实力,聘请北京大学陈教授为兼职教授,陈教授将每学期来该高校授课。
B.张教授是某大学的专家,该校计算机学院申报国家级实验基地项目时,也引进了教授的研究成果。
C.李教授是国内外知名专家,某校花大力气引进了李教授,不仅安排了其家属的工作,而且解决了其孩子的入学问题。
D.2008年金融危机后,孙先生放弃了美国的工作,回到北京,成为某百货集团的一名高管。
律师:“孝”应当成为选拔或任命官员的标准。一个连自己父母都不孝的人,怎么可能为社会和公众尽职呢?
教授: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孝”是私德,对于合格的官员来说,重要的是公德。在选拔官员时,不能偏重私德而忽视公德;按照你的观点,孔繁森离开八旬老母亲供职边疆,因而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官员;孝子并不都适合当官。例如,我是一个孝子,但不适合当官。
以下哪项最能对上述辩论做出合理的评价?
A.律师说的有道理,百善孝为先,举孝廉古已有之,孝敬父母也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孝就应该是其他美德的基础。
B.律师说的有问题,是否孝顺父母和能否做个好官是两码事,不能混淆,否则就是偷换概念了。
C.教授说的有道理,公德和私德就应该区分开来,至少不能以私德论公德,而且教授进行了例证,比较有说服力。
D.教授说的有问题,律师并没有说要偏重私德、忽视公德,也没有说所有的孝子都适合当官,孝顺与否也不能完全以在不在父母身边作为标准。
张教授是一位化学教授,患有红绿色盲,职业使然让他养成了做事谨慎的习惯,若事物不确定,不敢妄下结论。
有一天,张教授死在自家餐桌,疑似熟人投毒所为,教授死前握着一条紫色的围巾,餐桌上除了一盆梅兰花和几颗水晶,还有几个散落的杯子。
经排查,张慧蓝、王紫晶、康亚福三人的嫌疑最大,谁是真凶?
某学院教师近两年发表的学术论文,其作者半数以上近两年也有给本科生上过课,这些论文总数的60%为该院12名教授所写,事实上,有的教授在近两年就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
由此可以推出,下列哪一项符合近两年的情况?
所有学术水平突出的教授都深受学生爱戴,而所有学术水平突出的教授都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因此,有些深受学生爱戴的教授不主张只关注学术前沿问题。
上述论证的成立需补充的前提是?
排中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同一条件下,对于同一个对象的两个矛盾的思想,必定有一个是真的,不会同时都是假的。矛盾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何一个思想不能互相冲突,不能一面肯定了一种思想,一面又否定这一思想;因为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时都是真的。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内容违反排中律的是?
A.犯罪嫌疑人王某在法庭上的陈述互相矛盾,他先说“本案所有证人的证词都是可信的”,随后又说“有些证人的证词是不是可信的”。
B.有同学在评价张教授的年龄时说:“张教授今年40岁,不算年轻了;但是,在学院所有的教授中,张教授是最年轻的”。
C.某教育工作者在一次保护儿童权益的会议上说教育孩子舍己为人的思想是错误的;后来又在一次面向家长的讲座上说不敢教育孩子舍己为人的思想是错误的。
D.孟什维克认为,应该把社会主义意识从外面灌输到工人运动中去的说法是错误的;但是他们认为否定这个说法也是错误的。
某哲学教授为谋求从事某种哲学研究工作的学生X写了这样的一封推荐信:
Dear Sir,
Mr.X's command of English is excellent, and his attendance at tutorials has been regular.
Yours, X
(亲爱的先生:某君精通英语,经常出席导师主持的讨论会。)
请问教授的真正意思是?
某教授组织了120名年轻的参试者,先让他们熟悉电脑上的一个虚拟城市,然后让他们以最快速度寻找由指定地点到达关键地标的最短路线。最后再让他们识别茴香、花椒等40种芳香植物的气味。结果发现,寻路任务中得分较高者其嗅觉也比较灵敏。该教授由此推断,一个人空间记忆力好、方向感强,就会使其嗅觉更为灵敏。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该教授的上述推断?
A、大多数动物主要是靠嗅觉寻找食物、躲避天敌,其嗅觉进化有助于“导航”
B、有些参试者是美食家,经常被邀请到城市各处的特色餐馆品尝美食
C、部分参试者是马拉松运动员,他们经常参加一些城市举办的马拉松比赛
一位大学教授在家中遇害,警方在案发几小时后就迅速赶到了现场。经过检查发现,教授是被利刃刺入失血过多而死。教授左手拿着一张绿色的便签纸,上面有“木”字的划痕和一些血迹,鉴定结果显示,是教授临死前用右手指甲划的。现场很可能被凶手清理过,教授的手机被拿走,电脑里的重要资料也被销毁。搜查现场找到了教授的病例,发现他患有较为严重的红绿色盲症。不久警方就找了四位嫌疑人。
张三三,男性,是教授所在大学的保安,曾经被教授投诉差点丢了工作。证言如下:虽然我一直穿着绿色的制服,但我真的不是凶手。而且听说教授是红绿色盲,肯定是红色绿色弄混了,凶手其实和红色有关的。
韩梅梅,女性,是教授的前妻,离婚后与教授还有经济纠纷。证言如下:没错,这几天我是穿红色衣服。但他是个严谨而冷静的人,平常都会避免颜色带来的误会。我觉得关键是那个“木”字,他弟弟在老家当木匠。
王老五,男性,是教授在老家当木匠的弟弟,生活贫困。证言如下:我们兄弟感情一直很好。最近我赌博欠了很多钱,所以来找我哥帮忙,虽然被他臭骂一顿但还是借给我钱了。我觉得他那个贼眉鼠眼的学生有问题。
李志国,男性,是教授的学生,目前正读博士,曾有论文造假的传闻。证言如下:我是教授最优秀的学生之一,最近参与了教授的一个科研项目,是来讨论工作的。我怀疑凶手是那个保安,因为教授曾经投诉过他。
你能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推理出谁最有可能是凶手吗?
某一位数学的教授。他在回家的路途中捡到了一枚硬币。
一面是三角形的模样,另一面是凋刻上了星形模样。
教授研究了相关的确率。
试着查这枚硬币出现反面的机率。
但是,教授并不知道哪一边是反面。
隔天,教授对各式各样的人询问关于这枚硬币的事情。
不过,大家都说没有见过。
从那天开始,教授就经常随身携带着硬币。
只要一遇到人,就会询问这枚硬币的事情。
有空的话就掷硬币,确认出现面的正反确率。
在那之后不知道过了多少天,不知道那位教授掷出几次硬币。
终于得到”三角”和”星星”出现的确率了。
三角。。。25% 星。。。75%。
此为能够信赖的确率。
(虽然和#20551很像,但是也有不同之处)
【大学教授被杀事件】作者:江稚卿
在日本的B城,有一名声名显赫的生物学教授被发现死在家中,经过警方了解,死者不久前刚刚离了婚独身居住,生活比较简单,在案发时死者正在吃宵夜,在警方赶到之后,警官若风发现:死者的手中紧紧捏着油炸蛎黄。
经过排查 有三个嫌疑人落入警方视线。
分别是:
1.死者的前妻 因为财产纠纷和死者离婚,目前被大款包养
2 死者的学生 因为死者曾经扣过他的分数而怀恨在心
3 死者的堂弟 是夜总会的歌舞伎 与死者有债权纠纷
问:杀死教授的凶手是?
我叫毛慧姝,是长东大学的大一学生,在网上加入了一个长东大学的学生组建的狼人杀爱好者QQ群。以往都是在网上玩,现在快到元旦假期了,我们约好12月31号晚上,在第一教学楼四楼的某间教室来一回面杀。
到了约定的时候,我因为有事而迟到了。等我匆匆赶到第一教学楼底下的时候,只剩一个身材娇小的女生在等着。
“你是慧姝吧?没想到你名字这么女性化,却是男生。”那个女生说道,“你迟到了哦,其他人都受不了在寒风中站着,都已经先走了。我是少文,就是上一把和你一起当狼人的那个。”
这个女生叫耿少文,和我是同一个专业的,不过不同班。我们这个专业比较热门,所以班级不少,我们之前彼此之间并没有见过面。
我抱歉地笑了笑:“真不好意思,临时有事没顾得上跟大家说。话说,你的名字也挺男性化的。”
她也笑了笑:“彼此彼此。”
这时,一个胖胖的男生(不是我们群里的)路过我们所在的地方,跟我们俩打了声招呼:“少文啊,我想提议咱们专业的全体班干部找个时间,一起去长东医大附院看望秦老师,你今晚玩完之后能不能上一下微信?”
耿少文连忙说:“好的,没问题。”
胖男生看了我们俩一眼,走了。
我和耿少文一起走楼梯上楼,到了二楼的时候,迎面碰上了一个中年教授。
耿少文冲教授打招呼:“秦老师晚上好,您今晚也不休息吗?”
教授点了点头:“有些工作还得处理。”
教授说完就走了。我很诧异:“秦老师不是生病住院了吗?他不好好养病,回来加班,医院也不管?”
“你说啥啊?”耿少文瞪着我,“秦老师生病?”
我想继续问下去,耿少文却挥了挥手:“没啥,走吧!”
到了四楼,我正想问耿少文是哪间教室,她却先开了口:“咱们要不要先上个厕所?”
我说:“好啊。”一边说一边进了四楼的男厕所。
耿少文突然在厕所外面喊道:“男厕所里有人吗?”
我说:“除了我没人啊,怎么了?”
只听身后传来重重的“砰”的一声,厕所门被从外面关上了。
我一个箭步冲到厕所门口,却发现门已经被什么重物从外面顶上了。
——————————————————————————————
哪个登场人物有问题?
美酒的杀意
一
“赵教授,我前两个月的工资什么时候给我啊?我家里的弟弟还等这笔钱交学费啊!”一个年轻的女孩边哭边哀求道,从她简单的衣着和还停留在脸上的淡淡红血丝说明她应该是刚从农村来城市不久。
“不是说了吗,最近学校经费紧张,我也好几个月没开工资了,拿什么给你!”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男人用近乎漫骂的语气大叫着,他就是女孩口中所说的赵教授。
“没钱,那你不是还天天和你朋友出去喝酒、打牌啊!我到你家当了三个月保姆了,你只给了我一个月工资,我还要靠这钱贴补家里啊!我求求你了,今天无论如何把工资给我吧。”
“我维持社会关系需要正常交际啊,你竟敢管我的事情!再嚷嚷明天就让你滚蛋,到时你一分钱也拿不走!”赵教授显然非常恼怒了,开始破口大骂了,“一会我两个学生要来,到时你给我小心点,要是说错话让我下不来台,有你好看的!”
“知道了……”女孩显然惧怕了赵教授的威胁,闭上了嘴,用袖子擦了擦眼角的泪水眼中闪过一股愤恨。
赵教授见女孩不做声了,稍微消了下气,走到墙边壁柜上拿下了一瓶红酒,倒了一杯,开始自斟自饮起来。
二
晚上十点。
“叮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把正趴在桌子上打盹的郭文军惊醒了,他迷迷糊糊的拿过了听筒,“喂,你好。对,是市局刑侦科。什么?东区发生谋杀案!好,我们马上就到!”
十分钟后,郭文军来到了案发现场。
这是奉阳大学的教师宿舍楼,说是宿舍,但是和一般的职工、学生宿舍有明显的不同。首先是在外观上,这更像是一栋商业住宅楼。确实,奉阳大学是本市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学生数量和教育质量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所以教师的工资和待遇自然也是非常优越的。
杀人案发生在四楼的一套房间,屋子装修的非常精致,之前郭文军也曾经去过很多富豪的住宅,但都是装修得奢华无比,充斥着一种暴发户的铜臭味。这里却截然不同,简洁之中不失优雅,恬静当中更夹杂着一种高贵的气氛。
最吸引他的是客厅左侧墙柜上摆放的各种葡萄酒藏品,大大小小外型各异的瓶子摆放在那里,在淡黄色吊灯的照射下,那些红色的液体随着视角的变换发出不同颜色的让人目眩的反光,给人一种想要一饮为快的冲动。
“尸体在那边的餐厅里……”已经先到一步的管区派出所民警王锋指引着郭文军来到了客厅右边的餐厅。一张精致的圆桌,上面摆放了三个杯子以及一瓶还剩下一点残液的红酒,四周摆放着三把靠椅,其中左右两边的椅子都是空的,正前方的椅子上坐着一个人,确切的说是一具尸体。
死者是个大概五十多岁的中年男人,就是之前提到的赵教授,此刻的他身子直挺挺的靠在椅子背上,头歪向一侧,嘴角有明显的粉红色液体流出来,这些都是中毒的迹象。郭文军把鼻子凑进死者的嘴边,有一股淡淡的杏仁味道。
“氰化钾!”郭文军低声说了一句。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不过具体情况还要等法医检验后才能知道。”王锋回应道。
“是谁报的案?他的家人吗?”
“不是,死者是单身,是他家的小保姆冯涓报的案。”王锋回答道,“她现在正在她自己的房间里,显然吓坏了,我们的女同事正在陪着她。”
三
大概过了五分钟,冯涓,也就是一开始提到的那个女孩,才在一位女民警的陪同下来到了客厅。她年纪大约刚二十出头,可能由于惊吓过度,脸色很白,这样显得脸上的红血丝更加的醒目,就好象墙柜上酒瓶里那些红色的液体一样。
“是你报的案吗?”郭文军用尽可能温和的语气问道。
“赵教授是被毒死的吧,可不是我下的毒啊,你们不要抓我!”冯涓显然很激动。
“你冷静下,我们没有打算抓你,只是想询问下事情的经过。”郭文军站了起来,走过去轻轻的拍了拍冯涓的肩膀。
看着眼前高大的警官,冯涓的情绪渐渐平稳了,慢慢开口说道:“这个……当时我正在收拾厨房,突然听到在餐厅的赵教授‘啊’的叫了一声,我开始还以为他的老毛病胃病又犯了,所以连忙跑过去看,结果发现……”说的这里,冯涓明显因为回想起往事害怕打了个冷战,“结果发现他竟然直直的靠在椅子背上一动不动,嘴角还有血流出来,当时把我吓坏了。等我清醒过来后,我连忙走近看了看,教授看样子好像是中了毒,所以连忙打了急救电话和。”
“你怎么能断定死者是中毒,而不是其他的突发病那?”郭文军不动声色的提出了一个疑问。
“哦,在我的老家,经常有人想不开喝农药自杀。当时的样子就好像赵教授现在这样。”冯涓没有留意到对方提问的目的,继续哽咽着回答道。
“对了,我看到餐厅的桌子上有三个杯子,刚才死者有客人吗?”
“是的,刚才赵教授的两个学生来过。”
“他的学生?能详细说一下吗?”
“大概是七点多吧,杨全力和刘炜来看望赵教授,他们都是教授的学生。”
“他们来了以后都做了些什么那?”
“他们好象找教授有什么事,一起去了客厅,后来过了大约一个小时左右,一起从客厅出来去了餐厅,开始边聊天边品起酒来。”
“就是桌子上的那瓶酒吗?”郭文军说完,朝餐厅的方向示意了下。
“是的,那酒就是杨全力他们带来送给教授的。”
“他们都喝了那酒吗?”
“应该都喝了。”
“那他们谈了些什么知道吗?”
“不清楚,我一直在收拾房子。”
“他们和死者关系怎么样?”
“我也不太清楚,应该还好吧。但是,我想最近他们肯定和教授争执过。”
“为什么?”
“他们今天来好像就是专程来给教授道歉的,我在客厅门口无意中听到了几句。”
“那他们是几点走的?”
“大概是九点半左右吧,因为教授习惯十点钟睡觉,所以晚上我总是很留意时间的。”
“他们走了之后赵教授就去睡觉了吗?”
“没有,他自己一个人还继续在餐厅里喝酒。赵教授这个人很喜欢喝红酒的,每次喝酒不喝光绝不算完。”
“那之后不久你就发现赵教授中毒了,就报了警,对吧。”
“恩。”
四
两小时后,刑侦科办公室。 法医检验报告已经出来了,死者赵普天,奉阳大学化学系教授,享年52岁。通过对红酒瓶子里的残余液体化验,酒内含有毒物质成分,和氰化钾差不多,但是可以接触皮肤不会对人造成伤害,只有进入人体的消化系统才会发作。死者就是喝了带毒的红酒中毒而死。
酒瓶子上检测到了四个人的指纹,分别是死者、冯涓以及另外两个人(就是死者的学生杨全力和刘炜)的。
以上结果都和郭文军预料的基本一样。
死者的两个学生,杨全力和刘炜也已经被带到了警察局。以下是他们各自的询问笔录。
五
杨全力的询问笔录: 郭文军:“你好,我们市局刑警队的,抱歉这么晚来找你,几小时前我们接到报案,赵教授死在自己家中,由于事发前你去过案发现场,所以,我们照例来调查一下。”
杨全力:“知道了,来的时候我们听同行的警察同志说了,老师好像是被毒死的吧?要问什么就问吧,我一定尽力配合你们破案。”
郭文军:“能问下你们是几点到的死者家吗?”
杨全力:“大概是七点多一点吧,我跟刘炜一起去的,他还买了瓶红酒送给老师。”
郭文军:“那到了后,你们都做了些什么?”
杨全力:“我们在客厅谈了些学校的事,然后,老师就提议去品品我们带来的那瓶酒,我们就一起去了餐厅。”
郭文军:“中间有发生过什么特别的事情?”
杨全力:“也没什么特别的事,哦,对了,刘炜带了红酒送给老师,当时老师很高兴,因为他很喜好这口,马上就打开闻了闻,然后,就交给冯涓拿去厨房了。不过,冯涓在厨房不小心把酒瓶弄倒了,老师为此还大发雷霆呢。”
郭文军:“死者脾气很暴躁吗?”
杨全力:“恩,对我们还好些,冯涓由于是刚来城里,有点笨手笨脚的,经常挨老师骂,我们就碰到好几次。”
郭文军:“后来还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对了,去餐厅喝酒之前,你们都一直在客厅吗?有没有人离开过?”
杨全力:“我想想……哦,我中途曾出去去了趟卫生间,后来刘炜也去了趟。”
郭文军:“去卫生间要经过厨房,你去卫生间的时候,有没有看到厨房放着的红酒?”
杨全力:“没太注意。”
郭文军:“后来喝酒时,是谁去厨房拿的酒。”
杨全力:“哦,是刘炜去拿的,他拿出来后发现酒洒了有三分之一,老师为此又骂了冯涓几句。后来,老师就接过酒瓶子给我们倒酒。可能是怕我们也把酒弄洒吧,之后都是他在倒酒,没让我们碰过酒瓶子。你们说,这酒我和刘炜也喝了,怎么没事啊?难道是我们走后,冯涓下的毒?”
郭文军:“这个我们还在调查当中,对了,你们是几点离开的?”
杨全力:“大概九点半左右吧,因为老师有十点休息的习惯,所以我们就告辞了。”
郭文军:“最后一个问题,你不久前是不是和死者曾经发生过争执?”
杨全力:“谁说的?你可别听别人乱说啊!你们不是怀疑我害死了老师吧?”
郭文军:“你们这次去不就是给赵教授赔礼道歉的吗?我希望你不要有所隐瞒。”
杨全力:“哦,其实也没什么了,就是因为我女朋友学业上的事和老师吵了一架,不过后来就没事了。这次去主要是陪刘炜给老师赔礼道歉的,顺便我也再道道歉喽。”
郭文军:“刘炜之前和死者发生过什么争执?”
杨全力:“是这样的,刘炜和老师合著了一篇论文,后来,因为署名问题跟老师闹得很不愉快,你们知道的,这种学术性的著作对我们搞科研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员。不过,刘炜应该不会为这点事就害死老师吧?”
郭文军:“这件事我们会进一步调查的。谢谢你的合作。”
六
刘炜的询问笔录
郭文军:“对不起这么晚叫你们来,几个小时前赵教授被杀了,由于你之前曾去过他的住处,所以我们请你来了解一下当时情况。”
刘炜:“来的时候听说老师是被毒死的,你们不是怀疑是我干的吧?”
郭文军:“你别紧张,我们只是照例的简单问话而已。你们是几点去的死者家,去那做什么?”
刘炜:“我和杨全力大概是七点左右到的老师家。也没什么事,因为前段时间,杨全力跟老师闹了点不愉快,今天我是陪他去道歉的。”
郭文军:“杨全力为什么和死者发生争执?”
刘炜:“这个……我告诉你们,你们可别说是我说的。”
郭文军:“这点请你放心。”
刘炜:“听说老师和杨全力的女朋友关系不一般。不过,我也只是听说而已,具体的也不太清楚,我想无非就是男女之间那点事吧。”
郭文军:“你不是也跟死者也发生过争执,而且,今天这瓶红酒也是你买去的。”
刘炜:“这个……我那其实是小事了,为了论文的署名,我今天也是来顺便和老师道歉一下的。你们要相信我啊,我真的没有杀老师。”
郭文军:“说说今天晚上在死者家,有没有发生什么特殊的事情?”
刘炜:“也没什么,就是刚到老师家后,冯涓不小心把我们送给老师的酒弄洒了,被老师狠狠骂了一顿。后来,我们在客厅聊了一会,老师很高兴的就原谅我们了,然后,我们就去餐厅品酒了。”
郭文军:“你和杨全力在去餐厅前,一直都在客厅吗?”
刘炜:“我和杨全力都去了趟洗手间。”
郭文军:“那你去洗手间时看到放在厨房的那瓶红酒了吗?”
刘炜:“好象看到了吧,我也记不清了。”
郭文军:“能给我们你们讲下喝酒时的情况吗?”
刘炜:“哦,是我去厨房拿的酒,拿起后感觉有些轻,摇了摇发现只有大概三分之二了,就是之前那个保姆弄洒的。所以,老师又借题发挥骂了冯涓一顿。”
郭文军:“死者经常骂冯涓吗?”
刘炜:“应该是吧,反正我就碰上好几次。冯涓也挺可怜的,刚从农村来,什么也不懂。”
郭文军:“后来那?”
刘炜:“老师嘟囔说,这么好的酒洒了可惜了,然后就接过瓶子给我们倒酒,之后这酒都一直是他倒的,没让我们碰过酒瓶子。这酒我和杨全力不是也一人喝了一杯吗?怎么我们没事啊?一定是我们走了之后有人下的毒!”
郭文军:“这件事我们还在调查中。最后一个问题,你们是几点离开的?”
刘炜:“大概九点半左右吧,杨全力说时间差不多了,老师要睡觉了,我们就走了。”
七
刘炜、冯涓以及杨全力三个当事人都询问完毕了,但是整个案件依然充满疑点。毒是什么时候下的?如果是喝酒之前,令死者中毒致死的酒一直就放在厨房,他们三个人都有机会接近红酒下毒。但是席间刘炜和杨全力都喝了酒,说明这时酒并没有带毒。
难道真是像刘炜和杨全力所说的那样,毒是他们走后下的?那么就只有冯涓一个人有嫌疑了。想到这里,郭文军脑海里再度浮现出了冯涓那苍白的面庞,他用力的摇了摇头。不,事情没有这么简单,肯定是忽略了什么关键的地方。 郭文军边想边把玩着手里的酒瓶,案发时的红酒瓶子已经被鉴证科拿走做进一步化验了,现在他手中的酒是回来时在二十四小时便利店买的,是一种价钱适中比较常见的红酒,和案发时的红酒是完全一样的。
红酒的瓶子样式总是千奇百怪的,这个瓶子的形状倒还正常,瓶身呈圆柱状,瓶颈很短,大概只有三公分左右,瓶身与瓶颈的连接处呈圆弧形。简单的说和市面上随处可见的‘可口可乐’和‘芬达’的大塑瓶子样子差不多,就是体积缩小了一些。
这时,侦察员王宇走了过来,望着放在桌子上的红酒说:“这个就是死者喝的那种红酒吧,我还没喝过啊,队长让我尝尝,呵呵……”说完就拿起了酒瓶打开盖子对着嘴‘咕咚咚’的喝了一大口。
“红酒不是那样喝的,要慢慢品才有味道,你那样是品不出滋味的。呵呵……”看着王宇的样子,郭文军发出了接到案件后的第一阵笑声,其他人也跟着笑了起来,整个办公室紧张的气氛立刻轻松了许多。
“原来红酒就是这个味道啊,和汽水差不多,不过挺好喝的,就是少了点,喝着不过瘾……”说完,王宇一扬脖子把瓶子里的酒一饮而尽。
“你完了,红酒的后劲儿是很大的,估计这两天你是起不来床了……”郭文军边笑边看着王宇手上的空瓶子,突然好象想到了什么猛的站起了身,“我知道凶手是用什么手法下毒的了。”
“怎么下的?”王宇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问道。
“不过在这之前我要先去下鉴证科……”就在郭文军起身走出办公室大门的一瞬间,他又转过头来对着王宇说,“你去把刘炜跟冯涓以及杨全力再给我请到办公室来,我一小时后回来。”
故事发展到这里,所有的线索都展现在读者眼前了。亲爱的读者诸君,请运用你聪明的智慧、利用你手中的线索来回答,故事里的凶手到底是谁?
校学术委员会开会讨论新一轮的重点学科建设规划。王教授主张:既要重点建设教育科学,也要建设自然地理学;赵教授提出:只有重点建设计算机信息工程,才能建设自然地理学;李教授认为:如果要重点建设教育科学和自然地理学,那么也要建设计算机信息工程。经过充分讨论,在上述三位教授的意见中,学术委员会最后只采纳了其中一位的意见。
根据以上陈述,下列项符合学术委员会的决定。
教国学的张教授在办公室中被杀害了.当时是中午,其他同事都去食堂吃饭了,没有目击证人.桌子上的教案被翻得很凌乱.张教授手里紧紧攥着一张纸,上面写着很奇怪的数字:
4.4.4.5.4.4.4.4.4.7.3.5.4.6.8.5.4.4.4.4.4.7.3.5.4
目前,警方锁定了几名嫌疑人:
韩鹏,数学系的学生,张教授的外甥,经常来找张教授要钱,最近两人一直不和;
周沁:张教授的学生,成绩一般,最近因为谈恋爱几次被叫到办公室,而且和张教授顶嘴;
任凯:周沁男友,在周沁被叫到办公室时闯进去企图殴打教授,且经常旷课;
贾晨:张教授的学生,课代表,经常到办公室来。
已知凶手就在这四人中,那么,他(她)究竟是谁?
【教授之死】
夏天是火灾多发期,因为天气干燥,一不小心就会引发火灾。当然,也有很小心的引发火灾的……暑假李教授家发生的火灾就属于后者,比较特别的是:在火灾现场还发现了一具焦尸,而且,是在火灾前被人杀死的。
李教授今年51岁,在市内一家生物研究所工作了将近20年,父母已亡,妻子又在生孩子时难产而死。现在他和独子李强一起住在市区东郊的一间面积100多平方米的平房中。周围没有邻居,东面不远处是一家垃圾处理厂,再往东500米左右还有一处居民小区。
7月11日凌晨三点左右,垃圾厂工人张辉发现他家着火,于是叫了消防车,但消防车到达的时候房子已经烧的差不多了,幸运的是李强披着一条湿透的毛巾被冲了出来,虽然有点烧伤,但是很轻。 火扑灭了以后,就发现了上面提到的尸体。
市公安局立刻展开调查,确定死者为李教授,起火时间是在凌晨两点左右,起火地点是客厅(尸体发现处),而且用了汽油做助燃剂。种种迹象表明,这是一起有预谋的恶性杀人案,公安局陆续找来了有关人员进行询问。
李强(男,18岁,高中学生,李教授之子)
问:你还记得昨晚的情况么?
答:记得,昨天晚上我一直在书房玩电脑游戏。到了1点半多一点,我听见大门开了,以为是我爸,就没理会继续玩游戏。过了一会,有人进来从后面把我打晕了。等我从地上爬起来的时候,发现屋里都是烟,我知道着火了,就用三防课上老师教的方法冲出去了。
问:你每天都玩到这么晚?
答:放假以后都是。
问:你父亲最近有什么异常举动么?
答:不知道,他经常连续好几天不着家,这次就是有两天没回来了。
问:那你还有什么补充的么?
答:可能会有用吧,三天前他在家的时候跟我说过他完成了一项发明,具体是什么我也没问,不过应该挺重要的吧。
问:好了,那你现在住在哪?
答:去我表兄家。
问:那把地址留一下吧。
答:好。
张辉(男,32岁,垃圾厂工人)
问:是你报的火警?
答:是。
问:说一下当时情况吧。
答:三点左右吧,我被尿憋醒了,出去上厕所的时候发现西面有火光,我知道那边有座房子,就报警了。
问:你是住在宿舍的?
答:是。
问:你凌晨1点半左右在干什么?
答:当然是睡觉。
问:有人能证明么?答:没有,不过门卫可以证明我没有出去过。
问:如果跳墙呢?答:围墙都有2米多高,旁边又没什么踮脚的东西,很难爬过去,何况上面都是碎玻璃,如果跳墙的话,一定会被刮伤的,要不看看?
杨文广(男,29岁,李教授的助手)
问:你跟李教授多久了?
答:两年吧。
问:你觉得他这个人怎么样?
答:恩……应该说是很固执的人吧,观念很保守,但是对工作很认真。
问:据说他经常连续几天不回家,是在工作么?
答:是李强说的吧,他们父子两个关系一直都很冷淡。是,他经常连续工作几天,有时候我也和他一起加班。
问:他这两天也在加班么?
答:没有,这两天一直没看见他。是不是出事了?(紧张)
问:这个不能告诉你。你昨天一点半左右在干什么?
答:在加班,门卫可以证明我一直没出去过。
问:你们是研究什么的?
答:这个不能说吧,是机密。
问:我们要求你配合。
答:(无奈的)一种生物提取剂,就是从动植物身上提取某种物质的东西。
问:有成果了么?
答:一直没有太大进展,大概十天前李教授还为这个发了一次火呢。
王军(男,34岁,垃圾厂门卫)
问:昨天晚上是你值班?
答:是。
问:昨天你怎么没发现着火?
答:警卫室的门是朝东的,在我背后当然看不到。
问:晚上一点以后到发现着火这段时间有人进出么?
答:没有。
问:跳墙呢?答:围墙那么高很难跳的,而且上面都是碎玻璃,如果踢坏了很容易就会发现的。
郭艳芳(女,50岁,老师,李强的班主任)
问:李强这个学生怎么样?
答:这个孩子很聪明,就是平时贪玩了点,要不也不至于考成这样……他出什么事了么?
问:没有,只是问问。他这次考的不好?
答:恩,生物和化学两门不及格。
问:他自己知道么?
答:知道,1号来取的成绩。
问:他和他父亲的关系如何?
答:应该很冷淡吧,那么多次家长会想和他谈谈那孩子的学习问题,可是他始终不到。
看完以上证词以后,负责这件案子的谢队长指示:分别派人监视李强和杨文广。
下午4:30左右,接到李强的电话,他说有个人打电话到他的手机上,要他把两个磁带盒用胶布绑在一起,然后装在一个黑色塑料袋里带到他家附近的那个垃圾场去,问谢队长该怎么办。谢队长让他按对方要求去做。
下午4:40左右,监视李强的小王报告:李强拿了一个黑色塑料袋坐上了出租车,出租车牌号是XXXXXX。谢队长让他跟上去,又派了一辆车去单独跟踪那辆出租车。
5:00左右,小王报告:李强到东郊垃圾厂下了车,东张西望的像在等人。过了一会,又报告:李强接到一个手机短信以后就将那个垃圾袋扔到垃圾坑里(此垃圾坑为大型垃圾坑),自己坐出租车回去了。谢队长让他呆在原地监视,并派出小马接替他监视李强。
5:10分左右,部下发来报告:李强来时坐的那辆出租车没有问题。
5:20分左右,小马报告:李强已经回到他表兄家。
6点整,小王报告:没有人接近那个垃圾坑。谢队长让他过去看看那里面是什么,小王回复:是两个用胶布绑在一起的磁带盒。谢队长联系了监视杨文辉的小刘,回复说他没有什么异常举动,于是让小刘回来,同时找来李强询问。
问:具体说一下是怎么回事?
答:我当时正在厕所,突然有一个电话打到我手机上,接了以后对方就要求我那样做了。到那里以后,对方又发过来一个短信,让我把袋子扔在那里。
问:打电话来的时候是谁接的?
答:是我。
问:当时你表哥家里还有什么人
答:只有我表哥。
问:能把他叫来么?
答:可以。
问:平时你们扔垃圾都是扔在哪里的?
答:因为比较近,所以也扔在那个坑里。
问:附近没有垃圾筒么?
答:那边居民小区有一个,但是太远了。随后检查了他的手机,已接电话和短信的时间都对。
何志华(男,20岁,大学生,李强的表哥)
问:当电话打来的时候你在干什么?
答:玩电脑游戏,他解完手才跟我说的。
问:当时是几点?
答:跟我说的时候……应该是4点半吧……然后我就让他跟警方联系了。
问:你怎么知道?
答:看电脑啊,我们最近玩的游戏是视窗显示的,随时都可以看时间。
问:能看看你的手机么?
答:可以。
经检查,他的手机号和那个号码不同。
谢队长派人把他们送到家里,随后收到报告,这个号码是黑号,无法查明户主身份,打电话过去时则提示该用户已关机,看来已经被扔掉了。晚上八点半,派去居民小区调查的人也回来了,据那里居民反映:前一阵晚上下班回来总能看到一个人在垃圾场附近晃来晃去,大概持续了一周左右,前两天突然消失了。
听完报告,谢队长沉思了一会,突然跳起来大声喊着要小王再去垃圾坑那里去看看那个黑袋子。小王到了那里以后,回复:黑袋子里面的东西换成了一块硬盘!
谢队长让他把硬盘拿回来,并且叫来了该厂门卫问话。
问:晚上六点以后有没有人接近过垃圾坑?
答:没有……不过七点时候垃圾车来倒过一次垃圾,八点以后天黑了就不知道了。
问:那辆车都是这时候到的?
答:是,四点出去,到附近转一圈,七点回来。
问:车上有几个人?
答:搭上司机的话是三个。
问:他们都在宿舍住么?
答:是。
问:里面有没有张辉?
答:没有。
问:那八点以后有没有人出过厂门?
答:没有。
随后谢队长再次联系了小刘,得知杨文广没有时间去那边。而硬盘也检测完毕,已经无法使用且无法恢复数据,属于人为损坏,上面没有任何人的指纹。
请问:这是怎么回事呢?凶手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