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时分,暮霭沉沉。一位妙龄女子站在街边喊道:“抓小偷,抓小偷啊!”
有人正想打电话报警,却见两个人在前方一边推搡,一边说对方是小偷。原来,小偷趁姑娘不备抢走了她的手提包,一名路人勇敢的地追上去抓住了小偷。
可姑娘说,由于光线黑暗,并没有看清小偷的相貌,无法确定谁是小偷。
笛枯闻言一笑,“你们从这里同时开始跑,到那个电线杆再停下,前提是有大家作证和监督,你们不可能逃跑。等跑完后,我就知道谁是小偷了。”虽然要求有些奇怪,但A君和B君为证明自己的清白,还是照做了。
结果,A君先跑完,B君后跑完。
那么,谁是真正的小偷?
恐怖小故事:歧义
在印度泰米尔语中,有一个单词叫做“Mamiyar”,这个词可以表示婆婆、岳母和舅妈,这样可以避免歧义。
请问以下推测最可能正确的是?
灵异照片
我拍到一张灵异照片。
照片上,有一根明显不是自己的手指被拍了上去。
我想找朋友商量,
于是把照片用邮件传了过去。
不一会儿朋友就回信了,
“这什么啊?真的是灵异照片吗?
这只手也太明显了吧。”
果然还是拿去做除灵处理比较好啊。
总之不能再拿着它了。
以下推测最可能正确的是?
小男孩晚归,回到家,脱下鞋,走到房间,留下一串湿湿的脚印。爸爸气呼呼地问他去哪里了,小男孩回答:“我走在路上,一个我认识的大哥哥拍拍我,和我聊天,我们去了他家,在一起聊了很久,然后他送了我一张他收藏很久的卡片,这时天已经黑了,我向他告别然后回家,走到一半想到爸爸说不应该收别人的东西,我又跑回去,发现大哥哥家没关门,我就脱了鞋走进去,喊了喊他,发现他在浴室里却没应我,开着淋浴喷头,我就把卡片放他桌子上就离开了,然后我就回家了。”请问到底发生了什么?
ps:小男孩没说谎。
日记
他在7月12号一早去世了,她很伤心。
她舍不得他的一切,他的微笑,他的怀抱。
她买下了他生前的房子,保留了他所有的东西,包括他的那本日记。
这本日记便成了她的精神寄托。
她翻动着日记,看着他死前最后几天的文字。
7月09号,天气:晴
今天和朋友一起欣赏了一些古典文学,感觉很愉快,但还是想到她更愉快。
7月10号,天气:晴
今天有点头疼,要送什么礼物好呢,后天就是她生日了。
7月11号,天气:雪
今天天气不是很好,出门给她选礼物,回家冻的直哆嗦。
7月12号,天气:多云
今天天气更糟了,午后出门感觉身上像结了冰似的,亲爱的,生日快乐。
看了这些,她哭了,他一直没有离开过她。
请问:日记最为恐怖的地方是哪天?(图文无关。)
美迪善计划
上世纪80年代,非洲、拉美等第三世界国家有上百万人感染了河盲症。这种疾病是大量的寄生虫在人体组织里游动,最后移到眼睛,造成令人痛苦的失明。默克决定开发美迪善这种药物以对付“河盲症”。一百万个顾客是规模相当大的市场,只是这些人都买不起。默克知道这些却仍然推动,寄望于政府部分或者相关组织会对这个药品买单,然而事与愿违,没人愿意支付费用。
以公司使命出发,从长远利益角度来看,默克应该选择?
【心理学】
实验者找来了一群学生当评价者,并且从中选出两个学生作为答题者。答题者学生A和学生B需要回答30道题目,但经过实验者的设计,在这30道题中,他们能答对的只有15题。
学生A能答对的题目被尽量放在了前半部分;
学生B能答对的题目被尽量放在了后半部分。
请问多数评价者会认为学生A和学生B,哪个更聪明?
【降灵会】
包括阿彪在内的七个人,正在阿彪的房间里举行降灵会。
“降灵只有在房间里正好七个人时,才能成功。”负责作法的阿蒙突然说道。
“多一个人都不行吗?”阿彪问道。
阿蒙点了点头。
为了不让众人发现藏在黑暗角落里的妻子,阿彪悄悄往饮水机里下了毒。
——————————————————————————
以下选项,一定正确的是?
小明是一个孤儿,长大后的他由于小时候比较内向,没有交到任何朋友,现在的他只能靠自己一个人维持生活。
工作回来的他,精疲力尽地躺在了沙发上,拿起了遥控器,点开了他喜欢看的频道。
他的心里想着:其实一个人也挺好,太多人还很吵闹,不清净,而且说不定还会跟我抢电视看。
就这样3个小时过去了,他看了看钟,自言自语:哎,不好,貌似过点了,我今天貌似要做的东西很多,我要赶紧了。
于是他冲进了他的房间,将门锁上后,在里面换衣服,准备去工作。
过来了一会儿,他推开门走出房间后,看了看钟,想:还好,时间还很充足。
等他走出家门第一步时,他感到很不对劲。于是连忙报了警。
请问哪里不对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