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LIEK,早上打开电脑登录QQ,却意外收到了青衣的消息。
“LIEK,我们公园碰头,我有重要的事情要告诉你。”
“什么时候?现在?”我一愣,回复道。
过了好几分钟,电脑终于又响起了提醒声:“不是现在,我等会跟你说。”
“喂,到底什么事啊?不要吊我胃口嘛,话一次说完!”我急切地等待着,可再也没有收到消息,青衣的头像灰了。
怎么回事?既然青衣都说很重要,那……我很疑惑,但也没有办法,只好去看书了。
----------
下午,我去同学家玩,回到家已是5点了。
对了,青衣回我了没?我突然想起来,解锁QQ一看,她在二十分钟前给我发了消息。
“有两个小太阳,在草地上长大,后来呀,这两个小太阳都变成大太阳啦。”
真是的,青衣就喜欢搞什么密码题,这是什么意思啊?
我思考片刻,却在明白过来的一瞬间,连电脑也来不及关,头也不回地跑出家门了。
传说苏东坡有一天到山里去游玩。山清水秀,风景美极了。苏东坡一路看着美景,不知不觉走到了一座古庙前边,苏东坡挺高兴,就进了庙,打算 歇歇脚。
庙里管事的老道,看进来的人穿着一身旧衣裳,心想:哪儿来的这么个 “穷酸”[这是对穷苦读书人的嘲笑说法]。可又不能不招呼,他就坐在椅 子上,带搭不理地冲苏东坡一点头,说:“坐。”又一扭脸对身边的小道士 说:“茶。”
可老道跟苏东坡一搭上话,就吃了一惊:“这人学问不小哇!”马上站起来,把苏东坡让到了客房。一进客房,老道口气也变了,挺客气地对苏东 坡说:“请坐。”然后又叫小道士:“敬茶。”老道再一细打听,真没想到, 面前的这位“穷酸”,就是大名鼎鼎的苏学土!老道吓了一跳,赶紧起来让苏东坡:“请上座!”又喊小道士:“敬香茶!”还一个劲儿地向苏东坡赔 不是。
老道一想,难得这位大学士来到庙里,可别错过机会。他就满脸堆笑地冲苏东坡说:“久闻学士的大名,今天您到这儿来,就请给庙里写副对子吧, 贴出来,我们脸上也有光彩。”
苏东坡看老道点头哈腰的样子,觉得又可气又可笑。他顶看不起这号势
利眼了,一听老道想要个对子,就“嘿嘿”笑了几声,说:“行,行。”苏东坡拿起笔来,“刷刷刷”一会儿就写好了一副对子:
坐,请坐,请上坐;(),()(),()()()。
写完,苏东坡把笔一扔,走了。老道过来一瞧,脸臊[sào]得红一阵儿 白一阵儿的,他哪儿还敢在正殿上贴啊!
清代,以诗、字、画著称的郑板桥,早年活动在扬州。他虽说家中并不富裕,却常常拿卖画得来的钱周济那些贫寒的百姓。 一次,郑板桥去扬州南门外的文峰塔去游玩。走到南门街,看见一户人家贴了一副蹊跷的对联。上联写着“二三四五”,下联写着“六七八九”。郑板桥皱眉一想, 急忙返回家去,从家里拿着东西,进了贴对联的这家。这家主人一看,郑板桥送来的东西,正是自己需要的,非常感激,并问道:“您怎么知道……”郑板桥说: “我一看门上的对联心里就明白了。” 聪明的朋友,你知道对联上写的是什么意思吗?
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碰到一位寿星过生日,便送了副对联给他。上联是:“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下联是“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老人一看,拍案 叫绝:“妙哉!妙哉!”有人问:“妙在何处?”老人道:“这不正是我的年龄吗?”人们一算,才恍然大悟。你能根据这副对联,算出这位寿星的年龄。